找到相关内容605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乘三资粮发愿忆念

    深,是断惑,下得浅,就只伏惑,「惑」如根,「伏」如把石头压住他,既他还会发起来,所谓「一心不乱」,伏惑也一心不乱,断惑也一心不乱,断惑保了险,不会颠倒了,伏惑就不保险了,所以,临终须有助念的,助念乃帮助你念,你平日里自己念,到临终时有人助念,那惑虽,也伏而不起,心不颠倒了,即得往生极乐国土,所以这助念,别的宗帮不上忙,唯有净土宗可以有人帮助。  今天的话,说到这里为止,这布教所所以能有如此...

    李炳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13040132.html
  • 阿赖耶识之“无明、爱结、有识之身”经证考察

    》(T02, no. 99, p. 103b~c)。页110经,《瑜伽师地论》〈摄事分〉以“譬喻”为标题,提出作如下的解释:[10]复次、诸有于此四种识中,槱、贪,彼六处摄有识之身,犹如台观,六...补特伽罗,槱、贪,便为魔罗来诣其所,以其种种犹如彩色可爱境界,彩画如是补特伽罗,令其变生种种烦恼相貌显现。当知如是补特伽罗,槱、贪,譬如其地,能为种种烦恼彩画作所依处。已断槱、贪补特伽罗,魔诣...

    释惠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3745814.html
  • 修证篇概论

    时间观”的不同。大众部、分别说部是过体无、现在无为实有论者,以此时间观来说:烦恼完全尽,连烦恼的种子(随眠)都了,当然是无漏的。这样一来,不仅是佛身无漏,也为其主张“...成就)的学理来说:“阿罗汉尽烦恼,非令全无,过去、未来烦恼性相犹实有故。若相续中违烦恼道现在前,尔时名烦恼;若相续中违烦恼道已现在前,断诸系得,证离系得,不成就烦恼,名烦恼已&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647483.html
  • 阿赖耶识之「无明、爱结、有识之身」经证考察

    寻求智资粮,摄诸梵行故。于其圣教曾修习,名为愚者,彼相违故。当知是名智者、愚者前际差别。   换言之,智者曾学习佛教,曾累积智慧资粮,愚者反之,此是前际差别。智者于现世中此能无明,爱结二种根本...、贪,彼六处摄有识之身,犹如台观,六度窗牖,能与缘境烦恼日光作入依处。是光于此,或住上地,或住下地。既得住已,如前所说,于四识住能染于识,生起当来后有众苦。若有能如是槱、贪二种烦恼,与彼相违,...

    惠敏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0848188.html
  • 自力与他力

    相齐。净土法门得华严一经,遂得如大海之横呑万川,如太虚之总摄万象耳,猗欤大哉!)   譬虽出生死,尚未成佛。学问不充,不能如是者甚众。譬惑尽,不出生死苦海者甚众也。念佛法门,纵不明教理,断惑业。...系依通途教理修持而论,乃仗自己修戒定慧力,尽贪嗔痴烦惑者,其难也难如登天。任汝见地高,功夫深,功德大,智慧大,若三界内见思惑,绝不能出三界外以了生死。   唯念佛法门,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,若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4452432.html
  • 重兴临济禅风,再树杨歧法幢

    法显诚修禅师重修杨歧山普通寺,之后扶第相承,法席,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,杨歧山普通禅院再度荒废。  一九八二年,有太虚大师学生离相尼师,偶然从报纸上得知宗教场所开放的信息,遂发心恢复杨歧祖...杨歧寺后,法庭常开,法脉。时至今日,在静诚尼师率诸弟子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下,祖庭风貌得以保存下来。最后,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法会,能够与各部门、各阶层、各团体以及地方群众达成共识,为共同繁荣萍乡地方经济...

    心照不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65356442.html
  • 手印----无上甚深微妙的佛教手语

    烦恼,若身持本尊之密印,口、意二密亦与本尊相应,则由三密相应加持之力,而与本尊相互涉入,得成就悉地。故印之意义,于密教而言,即指身、口、意三密中之身密。  在密教之前,印度所行之印契较用者有:‘...将十指屈伸离合可结成任何之印。凡夫众生虽除烦恼,但所结印相之力用与圣力相等,能驱使诸贤圣及诸天鬼神。又由密印之功力,能使护法之明王善神至修行者之身旁加以护持,并成就所愿。由于印相之功用甚大,故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00367882.html
  • 佛陀也会生病

    趣诸苦较割截身肉之痛苦何止千万倍的差距。因此虽然执著,但亦能强力堪忍。 比如父母在抢救子女之时,哪怕是自身有着再大的痛苦,只要能够挽救子女,仍然奋不顾身的勇猛勤作,即便牺牲自己的生命亦在所不惜。《维摩诘经》云:“设有身苦,念恶趣众生,起大悲心。”是故当知,加行道的菩萨,以大悲心为主,可行登地菩萨为利众生的殊胜事业。 如阿底峡尊者的上师达玛饶吉达,他虽然显现上我执,尚未登地见道,但为拯济众生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0975661.html
  • 印光大师净土开示84题

    自力。纵令宿根深厚,彻悟自心。倘见思二惑,稍有尽。则生死轮回,依旧莫出。况既受胎阴,触境生著。由觉至觉者少,从迷入迷者多。上根犹然如是,中下又何待言。断见惑如四十里流,况思惑乎。了生脱死,岂易言哉。...,须以种种方便对治,令其净尽无余,则可了生脱死,超凡入圣。傥烦恼已若干,犹有丝毫尽,则生死依旧莫出。若只当做识得自心就是道,此外便无所修持,则其误非小。以识得,而无烦恼可得,则可谓得道,此人已将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0176621.html
  • 莲花生大师教言伏藏于藏王弟子赤松德真之教言

    :“王,冀望与恐惧源自不具见之过患。觉之醒觉菩提心,非谓期望误证悟或恐惧堕于凡夫。   执修者及修之对象乃为二法思维之过患。汝法性本然自性离诸构作,无有修之对象亦无有修者,或有修之法。   取舍乃执着之过患。本来自在与空心之自性无有所得使汝执着,亦无有为敌者得以舍弃,无有取之功德亦无有舍之念故。   执着行持乃不知修法之过患。修法者远离对象及专注及知执着与染着无有根基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1023183786.html